11月16日,著名校友、《诗歌月刊》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何冰凌应邀做客“红楼·青苗”论坛,做了题为“为万物命名”的诗歌创作经验分享。安徽省作协副主席、人文学院江飞教授主持讲座,2023级、2024级文典班学生及白鲸文学社社员到场参与学习交流。
讲座伊始,何冰凌回忆了在安庆师范大学就读时参与端午诗会诗歌评比的经历,认为这是自己文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她对编辑这份职业进行定义,认为编辑是需要全能和具有强烈直觉的人。
何冰凌首先拆除文学门槛,提出诗歌并非遥遥不可及的观点,认为创作诗歌并不难。“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歌曲就是诗。”她以任素汐的《岁岁》和莎拉·布莱曼的《斯卡布罗集市》两首歌曲为例,分析这两首歌的歌词所用的错搭、譬喻等手法及效果,进一步论证“写诗不难”的观点,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
“写诗也难,诗人需要创造一个世界,敢于为万物命名,挖掘深层次的意义。”何冰凌以矛攻盾,并向大家分享了诗歌写作的技巧,破解“写诗难”的困局。“说到底,是技巧承载着个体的理念,使其突破庸常性。”她引用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话,希望大家不要用求答案的心态去读一首诗,而是去感受,用心去拥抱,不应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而是通过阅读、社会历练等环节,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
“南方送来的爱人,影子看上去有点甜。”“捉萤火虫的人都老了,腾不出一个空药瓶来装萤火虫。”“一切都结束了,我砌了个炉灶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何冰凌结合古今中外的诗歌文本,为大家分析其写作技巧及蕴含的情感,告诉大家在创作诗歌中要运用议论、叙事、戏剧冲突等多种手法。她指出诗歌创作一要营造真实饱满的细节,依靠细节推动情节发展;二要展现宏观的角度,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叙事;三要有哲学判断,以哲学之眼提高写诗能力;四要增强诗性能力,在创作中让诗意充分发挥。
何冰凌对在场学生提出的有关“新手如何写诗”“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中诗人占比高的现象”等问题,结合自身经验给予了回答。
江飞在主持活动时,肯定了何冰凌对于诗歌创作的见解,认为所有写作者应该有“独特偏见,一意孤行”的坚持,这是写作的态度和基本原则,并且做到“与古今中外对话,于模仿中创作”。
“写诗这件事难也不难,不难在于诗句其实是很容易被创作出来的,但是想要连贯地写成一首完整的好诗,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2022级汉语言文学(5)班的音娟是白鲸文学社社长,她表示何冰凌作为白鲸文学社创始人之一,一直很关注白鲸的发展,始终在文学创作中对“小白鲸”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小白鲸”们能够在何冰凌主编的《诗歌月刊》中收益颇丰。
此次讲座为学院诗歌爱好者搭建了解诗歌创作技巧、方法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激情。“红楼·青苗”论坛和白鲸文学社将持续潜心于文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挖掘文学新星,让文学之光照亮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撰稿:钱璟涵 摄影:翟逸昌 审核: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