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博士名录
    3. 荣休名录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三下乡】人文学院“言值赋能”实践团探寻安庆乡音古韵,助力文旅融合新路径

    作者:    时间:2025-07-13     浏览:

    近日,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言值赋能”实践团深入安庆市菱湖社区、菱湖公园、倒扒狮步行街等多地,开展“安庆方言资源赋能文旅经济发展”专项调研。团队成员综合运用实地考察、街头访谈等方式,挖掘安庆方言独特魅力,找寻乡音中的文化密码,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方言“活态”调查:从市井烟火中捕捉文化基因

    调研首日,实践团分组行动,以菱湖社区为核心,向周边菜市场、老街商铺、文化广场辐射,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展开街头采访,捕捉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鲜活表达。

    “我们这一辈人还能讲点纯正的安庆话,下边的小辈好多都只会几句了。”一位社区居民道出方言传承的现实状况。针对青年群体方言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团队成员,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4)班安欣表示,“乡音里藏着地域的根,让它‘活’在当下,才能传得更远。”

    团队还采用录音、摄像等方式记录“原汁原味”的安庆方言,两天时间,团队累计采访40余人次,采集方言音频样本20余条。“安庆方言的流失对本地的文化传承具有一定影响,比起普通话,方言更让人感到亲切。”中年阿姨操着带有安庆口音的普通话,向实践团表达自己对将方言资源融入文旅经济发展的殷切希望。实践团认为文旅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方言与文旅结合的“兴奋点”和“实用点”。

    方言经济实践:古城中寻觅经济效益

    在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侬来嘞,欢迎入住嘞”的方言问候、“隔壁巷子里的江毛水饺,那味道是真心滴好”的乡音推荐,实践团切身体验到方言服务为游客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让地方文化在日常互动中得以传承与传播。调研中,队员们也发现了过渡使用方言在经济活动中的现实困境:在介绍周边景点、推荐特色美食时,若过度依赖方言开展经营活动,可能因语言障碍降低外地游客的接受度,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拓展。

    对此,实践团建议当地商户灵活平衡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在保留“方言招呼”等特色服务的同时,主动参与普通话培训,确保在介绍核心信息时清晰易懂。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4)班朱宇恒坦言:“既要用乡音留住地域文化魂,又要用普通话打开更大市场,这样才能让文化特色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

        通过此次调研,青年学子近距离接触到安庆语言生态,探究地域文化“声音印记”。下一步,团队将持续关注方言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调研,梳理调研数据,找寻方言传承“活化”的路径,充分挖掘方言的文化价值,为探索方言文旅融合新路径,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鲜活的民间视角。(撰稿:秦润芳 庞妮 摄影:王子乐)


    下一篇:【媒体人文】中安教育网——语丝润乡音 推普助振兴安庆师范大学在乡村架起 “一老一少” 语言沟通桥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