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那段让每个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岁月,仍在时光长河里激荡力量……”9月1日开学首日,晨光熹微中,人文学院“开学第一课”在庄严的升旗仪式里拉开帷幕。国歌奏响,校国旗护卫队升起五星红旗,师生们肃立凝视,鲜红的旗帜下,仿佛跨越80年时光,与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先辈完成了一场无声的精神对话。
升旗仪式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汪孔丰以“校史中的抗战精神”为主题,为学子们讲授思政课。“抗战时期的文人风骨,藏在刘文典先生的选择里。”他的话语瞬间将众人思绪拉回烽火年代——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日军威逼利诱,刘文典坚守民族气节,宁折不弯;逃难途中身无长物,却始终护着一箱箱典籍,坚信“文化不灭则民族不灭”;在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里,他坚持授课不辍,用知识为青年点亮希望,以行动诠释“士不可不弘毅”的家国担当。“刘文典先生的坚守,是无数爱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他希望同学们传承抗战精神,做忠贞爱国者、薪火传承者;讲红色故事,做校史弘扬者、精神传播者;当文化先锋,做民族守护者、征程书写者。

“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人文学院“敬敷党史宣讲团”成员通过情景对话的形式,在一封封家书的讲述中,再现了岳西籍革命烈士程雄《必须完成的使命》。语气铿锵间,将先辈为家国挺身而出的坚定信念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台下掌声阵阵,久久不息。
教学楼前,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旅厅共同指导,安徽博物院、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共同主办的“烽火画卷——宣传画中的安徽抗战记忆”展在学校集中展出。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讲解员杨丽轻指展板图画,向学子们讲述安徽抗战史:“《流浪三年》里百姓颠沛的身影,《坚持敌后抗战收复失地》中战士冲锋的姿态,都是历史的真实印记。”从战争初期的黑白灰,到抗争场景的彩色刻画,再到战争胜利的红色基调,版画艺术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还有抗战时间脉络,安徽抗战的历史画面一下子清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4(1)班杨晨说。

在陈延年、陈乔年生平事迹和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专题宣讲现场,人文学院历史学各教师党支部教师、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讲解员与青年学生一起回顾了百年峥嵘历史,感悟中华民族觉醒的精神脉搏。历史学专业2024(1)班许锐聆听后难掩激动:“陈延年、陈乔年等先烈为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让人敬仰,也更懂得了当下的美好生活是先辈用牺牲换来的。新时代青年,就该扛起责任,为祖国添砖加瓦。”

此次“开学第一课”以主题展览、艺术化宣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和青马班学员展开。未来,人文学院将进一步拓宽思政场域,让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撰稿:学生记者 张宇蝶 徐海霞 摄影:陶若熙 张子昱 审核:方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