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人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在教学楼214教室举办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交流分享会,4支优秀实践团队代表分享“三下乡”实践经验。
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5)班胡绵婷作为白石育苗团队代表发言。她介绍,团队聚焦“精准帮扶”,深入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凝聚多方合力,为乡村儿童提供教育辅导。“推普不是‘教说话’,是把文化的纽带系在了乡村的烟火里。”“语丝情”推普团队成员、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王玥讲述了团队在乡村推广普通话的实践故事。志愿者们通过趣味课堂等多样化形式,帮助村民提升普通话水平,打破沟通壁垒。“青·知行”人文学院寻访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暑期实践团代表、暑期三下乡“岗魂新农人”社会调研团代表也分别分享了团队在讲好红色故事、探索新农人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展现了实践团队的青春担当。

据悉,人文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21支实践团队分赴宣城、铜陵、阜阳等地,开展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理论宣讲、乡村服务等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500余人,形成调研报告20余份,获各级媒体报道60余篇,7支队伍获院级优秀团队称号。

此次交流分享会,既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又是青年学子互学互鉴的成长平台。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爱心服务基层,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人文学院将持续搭建实践平台,鼓励更多学子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让青春担当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绽放出绚丽光芒。(撰稿:何宇涵 罗妍 摄影:袁沁悦 审核:方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