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取得的卓越成果,深刻体会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新形象、新成果,2022年8月15—18日,人文学院“文行广德 康养东亭”竹产业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广德展开实地调研。
广德市是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等称号。广德地处三省八县交界处,东南面紧邻同被誉为“十大竹乡”的经济强县浙江安吉。2020年,广德市东亭乡与安吉县鄣吴镇签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共建协议。东亭乡以“茶扇风情,康养东亭”为口号发展建设美丽东亭。
国家级非遗明德折扇:走向国际的传统文化
走进东亭乡高峰村,竹海郁郁葱葱,道路整洁开阔,行步之间常能看到有农户在自家的院子里制作竹扇、竹篓,已然没有想象中落后破旧的农村形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安静惬意的小村庄,却拥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德折扇和唐氏竹编。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高峰村探索出了一条“以竹为美、因竹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截至2020年,高峰村村集体收入达31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3万元,其中来自林业收入近1.3万元,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原本村中有很多人外出打工,但近年来随着高峰村环境越来越好,路越修越宽,工厂越办越多,就业机会多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学习制扇和竹编的手艺,并选择留在高峰村,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明德折扇企业的印花工人杨成磊如是说。与此同时,广德市不忘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明德竹扇展馆中,企业第六代传人王亚凌为介绍,目前明德折扇的品牌已经成功走向全国,甚至被世界认可。每年有近90%的折扇出口到日韩,欧美地区。其产品设计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制扇名家企业”“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安徽老字号”等荣誉。明德折扇也在与世界接轨,例如与爱马仕、优衣库等国外知名品牌的合作,联名发行了企业主题的折扇。在北京冬奥期间,明德折扇也设计了多款冬奥主题折扇,为宣传冬奥贡献了一份力量。明德折扇也积极与周边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堂等活动,邀请学生来到工厂参观并参与扇面绘制,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高峰村也积极将竹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竹乡画廊,天然氧吧等旅游标签,吸引了许多周边城镇的居民来到东亭乡研学,推动了农家乐、农家小院等旅游设施发展,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本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广德市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更让他们了解了高峰村在新时代下展现出的蓬勃发展活力。
省级非遗唐氏竹编:手艺人一代代的传承
实践团来到位于高峰村的唐氏竹编的制作工厂,唐氏竹编的传承人唐诗礼热情地与实践团成员交谈。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竹制品加工是高峰村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唐诗礼先生的竹编技艺师从其父,从事竹编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唐氏竹编传到唐诗礼这一代,在当地已经历了五代。近年来,他也十分注重传承人的培养,为了将唐氏竹编的技艺传承下去,已经在外打工多年的女儿唐圣丽也回到了高峰村跟着父亲学习竹编技艺。
唐氏竹编也在不断丰富完善设计用料等方面,从最开始单一的毛竹编制,到引进南方的湘妃竹、紫竹等,不断在纹理、外形上追求创新。在设计方面,唐氏竹编不断拓宽竹编工艺的应用领域。在唐氏竹编的展示馆里,实践团看到,竹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编制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逐渐扩展到各种款式的女士手提包、婴儿的摇摇车、形态各异的花瓶…这让实践团的成员们看到高峰村竹产业崛起的背后,也是一代代热爱家乡,愿意回报桑梓的年轻高峰村人的努力,更是家乡技艺的代代相传。
电商热潮下的乡村发展:疫情下的东亭乡发展
受到疫情影响,东亭乡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农副产品滞销、企业经营困难等情况层出不穷。但东亭乡迅速建立起青创电商直播基地——“复兴号”火车头。目前在抖音等多个平台上,建立账号进行直播带货,由东亭乡书记亲自出面直播向大众介绍产品,宣传东亭乡的特色。将乡村发展与电商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东亭乡的本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直播基地的特色产品展柜中,实践团看到东亭乡的自主品牌,如黄金芽茶叶、农家方便面、野生葛根粉、绿色有机蔬菜等多种特色产品。这些产品无不展现着电商对经济的带动和助力作用,已经新业态的活力。
通过此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目睹了基层人民在劳动迸发出的无限活力、创造力和实践力,体会到了新时代下乡村的巨大转变。东亭乡村民们在实践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促进乡村建设发展。中国乡村的发展需要新一批年轻人在为家乡的奉献中、为人民的服务中,发一份光、放一份热,将青春的价值与乡村的建设紧紧缠绕,为祖国基层的发展注入一份新鲜的血液。(撰稿:王瀚哲 郑美君 摄影:徐昌荣 唐天洋 审核: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