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安庆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龙湖学术创新论坛”人文学院分论坛暨人文学院第三届研究生“振风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受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由人文学院主办,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分中心、徽学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分中心、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协办,人文学院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支部承办。论坛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进专业之间、师生之间、研究生之间的文史会通、资源共享、思维碰撞,为青年学子最新学术成果提供展示平台。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青年博士以及人文学院各专业研究生导师、论文入选研究生同学和部分本科生共计80余人与会。论坛开幕式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志富主持。
在开幕致辞中,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汪孔丰教授援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名句,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论坛的举办。他指出,人文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所举办的一系列研究生学术活动如学术论坛、学术沙龙、读书会等,都契合着振励学风文风的“振风”二字。当前学校和学院正处在博士点立项建设、高峰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在前两届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人才招聘工作结合开展,为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探索新路。他希望人文学子应当具有自信之心、自律之心和创新之心,拓展自身的研究兴趣,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院副院长江善和教授代表研究生院对人文学院连续三届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表示祝贺。他从校史校情、学位点建设、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向与会来宾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希望同学们珍惜学术论坛的交流机会,培育学术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学术资源,不断开拓学术视野,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研究生导师代表、三全育人最美老师、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江飞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独立的批判精神、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术科研中尤为重要。他希望同学们能够首先成为智商、情商兼具的“人”,其次能够成为具备学术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人”,做到脚下有根,眼中有光。
2022级中国史专业于云飞同学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他结合个人研究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向前辈学者请益、广泛阅读史料、开展文献调查以及参加学术研讨的心得。
主题报告环节,中文系89届杰出校友、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卫东教授、历史系93届杰出校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金源教授、历史系02届杰出校友、合肥二中副校长、高级教师童智祥分别为大家带来了《漫谈为学者的“三心二意”》《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投稿》《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听评课》三场精彩报告。其中汪卫东教授从“三心”和“二意”两个角度切入,认为学者在做到“好奇心见于强、关心见于大、恒心见于长”的同时,应当具备问题意识和整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刘金源教授结合个人学术成果刊发的感悟,细致阐述了论文撰写与投稿发表的关系,以及论文写作与发表中的几个重要因素。童智祥老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可以利用“LICC范式”进行听评课的课堂观察体系。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金松林教授、李义中教授、沈志富副教授分别主持了报告会。
本次论坛按论文主题设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和教育教学三个分会场。论坛共收到投稿78篇,经评审组专家匿名评阅,共有42篇优秀论文入选。在分组讨论中,各位同学结合自己论文的内容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汇报。在学生评议环节,同学们针对论文选题、论文研究背景、论文创新点及不足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分论受邀点评嘉宾陈世庆副教授、徐文翔副教授、王世红副教授、熊言安副教授、陈锴博士,针对本组论文内容的不足进行了精要点评,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经验,给予大家在论文构思、写作、修改及投稿等各环节细致的建议。与会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分组讨论结束后,论坛举行了闭幕式,人文学院副院长周红兵主持。各分会场代表王思球、毕现科、黄九九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小组汇报。青年教师代表曹维平博士、郭海涛博士发表寄语,勉励学子奋进求学,不要停止思考、研究和创作,努力成为新时代兼具真知识与真思想的新青年。
随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波宣读本届论坛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9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18篇。学院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
论坛最后,人文学院副院长汪孔丰教授对本次研究生论坛作学术总结。他向本次论文入围和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从内容和学科层面,以文献意识、贯通意识、比较意识和学科交叉意识四个方面,对本次入选论文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赞扬。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能够多关注学术前沿和热点以及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成为未来的学术之星。
(撰稿:纪钰雯 摄影:魏爽、袁逸琪 审核:沈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