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为进一步提高文史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5月22日至23日,在人文学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2020级40余名学术型研究生前往扬州开展为期两天的专业实践教学。
扬州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厅、扬州八怪书画厅、馆藏明清书画厅、国宝厅、扬州古代雕刻厅、中国雕版印刷展厅等八个展厅。其“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造型集雄、秀之美于一身,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走进历史的卷章,师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悠久与辉煌,感叹于古老技艺的精妙与智慧,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双博馆前,各位指导老师就专业实践的注意事项、专业实践报告的撰写等进行了悉心的指导,提醒学生们要注重文章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从学科与专业出发,带着问题意识回到历史现场,加强文献与历史遗迹、文物的相互印证,切忌文章撰写的空洞与散文化。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瘦西湖是我国湖上园林的典型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师生们行走于这幅水墨画之中,切身感受扬州当地独特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个园是清代盐商的宅邸私家园林,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沿着顺势的方向即可尽览四季秀景,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而同建于清代的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多位名人曾经寓居于此,其中1500米的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少有的景观,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雏形。何园取法自然,其亭台楼榭不规则地散落分布于或人造或依地貌而成的山水之间,充分发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于廊腰缦回之间,师生们了解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领略了廊道艺术与园林文化的无穷魅力。何园园主原为安庆望江何氏,从何园史料陈列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安庆与扬州两地历史文化交流的更多细节。
鉴真纪念堂是中日友好的重要见证地,也是古典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在这里,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唐高僧鉴真历经曲折,东渡日本,把我国佛学、医学、语文、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师生们还重点考察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的平山堂。平山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北宋以后,平山堂屡废屡建,也引发了同学们对建筑、人文与地方社会互动等学术问题的思考。栖灵塔可以俯瞰整座扬州城,入目之处苍翠葱茏,古城水系、道路格局保存完好,且看不见一根现代化的电线,师生们表示这对理解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人文学院党员大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史对话与融合的重要举措。利用扬州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结合运河、园林、城市建设等多种文化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与人文专业素养,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文史专业师生同向同行、共同对话、思考与交流,对于促进学科交叉、专业发展和学院内部文化建设也是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接下来,学生们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搜集文献资料,撰写专业实践文章、开展专业实践讨论会,深化专业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撰稿:费鸿 审核: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