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翟业军老师应邀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中“耻感”变迁小史》的讲座。讲座在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陈宗俊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翟业军老师介绍了羞耻感作为一种人类情绪,与人类文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翟老师通过列举亚当和夏娃非先天性的耻感、斯巴达三百勇士中对未战死者的鞭挞让斯巴达精神得以树立的等例子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羞耻史就是文明史的背面,是研究文明史的法门。随后,翟老师通过列举霍桑的《红字》和库切的《耻》等小说,来论述耻感对象的变迁能够反映出文明史天翻地覆的变化。接着,翟老师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当代文学,以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铁凝的《哦,香雪》等多部作品为例,通过比较作品中异中有同的耻感叙述,提炼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作品中对于贫穷的耻感的共同表达。翟老师认为这种大众对于贫穷的共有耻感,反映出一种集体的意识形态,并认为正是这一耻感构成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提出了不少富有学术性的问题,翟老师也一一作出精彩解答。主持人陈宗俊老师最后做了总结,他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思考,避免人云亦云,要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度和思辨性。
翟业军副教授当代文坛最活跃的批评家之一,他的批评文字眼光独到语言犀利,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学视野,加深了他们对当代文学的理解,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当下批评家的批评力度与锐度,颇有意义。 (撰稿:刘扬天 审核:汪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