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学院主办、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承办的“美学名家讲坛”第三讲在菱湖校区红楼106会议室顺利开讲。当代著名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袁济喜应邀作了题为“疏野与美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美学与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金松林教授主持,中心主任江飞教授、中心部分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袁济喜教授运用概念史的方法并且通过对文献的详细梳理指出,“疏野”作为一个重要的诗学范畴早在列子、庄子、孟子、荀子等人的著作中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受到正统的礼乐文明的排斥而处于边缘地位,后来经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嵇康、陶渊明、苏轼等人的创作实践,以及司空图、欧阳修等人的理论阐扬,“疏野”逐渐成为与时代主潮相呼应的诗学精神,深刻影响了明清诗学和书画艺术。他在讲座中强调,中华文明是个多元互补的体系,礼乐文明与疏野自由是不可或缺的,过度推崇礼乐体制并不符合中华文明的结构与真相,而且“疏野”作为重要的诗学范畴和诗学精神,是中华文明从古典走向现代的精髓。
在总结环节,金松林教授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袁老师的讲座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在方法论上,明确采用了概念史的方法,通过对“疏野”这一概念的梳理,呈现了它从一个普通的词汇向重要诗学范畴的演变,勾勒了一部微观的中国诗学史;第二,在内容上,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将“疏野”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并且建构为一种重要的诗学范畴,体现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理论自觉;第三,在价值取向上,由古及今,在讨论历史问题的同时不忘现实,大力推崇“野性”的文学精神,体现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文化关怀。他建议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讲座内容,并且用于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
我院举办“美学名家讲坛”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高峰培育学科和博士点立项建设,增强科研平台的实力和影响力,切实提高青年师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撰稿:李红琴 摄影:郑冰洁 审核:金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