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杨祥银应邀来我校讲学交流,在红楼106会议室作了题为“全球微观史的理论与实践——以韦廉士大医生红色补丸的全球之旅为例”的学术讲座,并参与了题为“口述历史的当下与未来”的座谈会。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处)处长陈东、黄梅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储著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继奎出席,相关学科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人文学院张祥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杨祥银教授指出,在学科分类细化的背景下,做学问应该持有从不同学科汲取知识的态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研究应具有学科贯通性。他指出口述史的兴起与繁荣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共性问题的关注。同理,学术研究应该回应现实需求,以中国和时代为关照,回答国家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杨教授又结合他近期在淮北的调查实践和治学经验,强调研究应以微观视角透视全局性问题,以地方性、代表性行动折射全球性视野。会议结束时,他还向与会师生普及了亚历山大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等搜索资料的途径,提醒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要重视影像和图像史料。
张祥稳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全球微观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他提醒与会同学,做研究要关注问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选题要接地气,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又围绕“口述历史的当下与未来”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本次活动由学校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处)和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承办。(撰稿、摄影:郑冰洁 审核:金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