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永斌应邀做客敬敷人文讲坛,在菱湖校区红楼二楼会议室为参会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治生视域下《聊斋志异》的文士生态与小说创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汪孔丰教授主持,方盛汉、李金梅、徐文翔副教授为与谈人,人文学院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徐永斌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聊斋志异》对文士治生生态的描摹,以小说文本为中心深刻探讨了明清文士从事治生的四种基本途径,随后将视角转向了《聊斋志异》的具体篇章,从古代文士治生的真实状况与明清文人的治生理念两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描写文士治生的情形予以充分说明,从而揭示了下层文士艰难的生活状态。最后,徐永斌研究员结合了蒲松龄的诗文创作与作家的人生经历,详细论述了蒲松龄的治生实践。他指出,蒲松龄的治生实践为《聊斋志异》注入了新内涵,研究《聊斋志异》中的文士治生和蒲松龄的治生情形,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聊斋志异》中所表现出的文人生活史,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蒲松龄的心路历程。
交流环节中,徐永斌研究员同三位与谈人进行了深度对话,就《聊斋志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解答。此外,他还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提出学术研究应当做到跨学科、多领域的涉猎。
汪孔丰院长为讲座做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徐永斌研究员的演讲,认为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为《聊斋志异》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的新的视角。最后,汪院长对在场的研究生同学寄予了三点殷切的期望:一是在阅读过程中,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二是重视人生经历对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三是关心社会现实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
本次讲座由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由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实验室、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此次讲座对于推动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开拓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图片:尚承志;审核:汪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