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教授风采
    3. 博士名录
    4. 荣休离退休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江飞教授文学评论集《理想与诗意》出版

    作者:    时间:2021-05-10     浏览:

    作者:江飞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21年3月第1版

    页数:222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49元

    ISBN:978-7-5461-9178-2

    【作者简介】江飞,男,1981年生,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访问学者,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安徽文学艺术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全国文艺评论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出版《文学性: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朱光潜尽性全人教育思想》《纸上还乡》《何处还乡》等著作。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文学史的立场,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当代中国文坛和安徽本土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扫描和细致观察,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张扬个体精神、抒写底层情怀、寻找理想诗意、重建精神信仰的内在特性和独特价值。观点突出,学理清晰,个性鲜明,切实践行了“在场”“对话”“求真”的批评观念和方法,体现出一位“80后”批评家为重建文学批评的“文学”本体所做出的努力。

    【目 录】

    序——王达敏

    第一辑

    难度•限度•单向度

    ——论当下知识分子的底层叙述困境

    现实批判:底层叙述的重要立场

    寻找失落的理想与诗意

    ——对新世纪小说的一种观察与思考

    论新世纪小说的疼痛叙述

    第二辑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论童庆炳的散文创作

    现实无情,先锋有意

    ——谈苏童《黄雀记》及其他

    中产阶级文学的题材与趣味

    探入存在深渊的“孤独者”之歌

    ——吴投文诗歌略论

    “四十不惑”:新时期文学的荣辱得失

    以“解放”的名义解构现代散文

    ——读杨永康《毫无头绪》

    傅菲散文:个体精神与底层情怀

    《耶路撒冷》:重建精神信仰的“冒犯”之书

    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

    《北上》:虚构的历史与历史的虚构

    后谎言时代的经验写作

    ——包倬小说略论

    第三辑

    安徽小说三十年的文学史观察

    论鲁彦周长篇小说的“人性发展历程”

    画出苦难者之魂

    ——石楠传记小说论

    先锋背后的现实焦虑

    ——潘军近年小说解读

    海子诗歌:痛苦的“心灵历险”

    精神失重时代的“寻根”悲剧

    ——洪放《清明》读评

    底层立场•生命体验•小说化叙事

    ——江少宾散文论

    酒旗风暖少年狂

    ——胡竹峰散文论

    重建文学批评的“文学”本体(代后记)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本文学评论集,选收了24篇批评文章,时间跨度逾15年。我的博导童庆炳先生曾说,文学批评不是“寄生”性的,不能寄生于政治,也不能寄生于作家创作,文学批评家不能成为一种依附别人的“食客”,换言之,批评家要有自己的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想,要有自己的批评路径和专业技巧,才能抵达文学批评的理想境界。为此,我力求对正在发生的当代文学始终保持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坚持以“文学”为本体的批评,把批评当作一种写作,一种创造,一种介入当下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的个人言说方式,这也使我获得了与纯粹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所不同的乐趣。

    非常感谢我的硕导、著名批评家王达敏教授慷慨赐序,让这本小书大为增色,希望这能够作为一份差强人意的作业回报王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导和提携。这些文章都已发表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艺评论》《理论与创作》《艺术广角》《名作欣赏》《女作家学刊》《安庆师范大学学报》《山花》《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感谢主编和责编的辛劳!感谢安庆师范大学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基金资助,同时感谢本书责编周振华先生为这本“命运多舛”的书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无论如何,写下的已成历史,而那些尚未写出的值得我继续努力……

                                                          

                                                 辛丑年春。安庆


    上一篇:人文学院举办“郁达夫在安庆:新文学中的A城及其当代重构”学术座谈会

    下一篇:人文学院科研月报(2021年4月)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