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教授风采
    3. 博士名录
    4. 荣休离退休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文史会通”研究生教学公开课

    作者:    时间:2024-04-26     浏览:

    4月25日,一堂生动精彩的“文史会通”研究生教学公开课在红楼开讲。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汪孔丰教授、中国史学科董根明教授面向2023级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2023级中国专门史方向研究生共同主讲《桐城派研究》课程,部分青年老师到场观摩。

    汪孔丰教授在讲授《桐城派声色论》时,指出“重视声色”是桐城派文论的重要传统之一,声与色都是文章要素,二者紧密相连,是文章精妙所在。汪教授通过介绍刘大櫆、姚鼐等人在文集中关于“声色”的论述,系统梳理了桐城派“声色论”主张的发展脉络。最后汪教授根据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出的“声色相辅而行”理论,剖析了声色为何会紧密关联的问题。汪孔丰教授的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借桐城派先贤的文集向同学们清晰地展现出了“声色”在桐城派中发展的历程。

    董根明教授以《桐城派学派特色》为题,按照行身祈向、治学旨趣、历史观三方面展开教学。董教授详细阐述了“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的内涵,描述了桐城派学者希冀以雅洁的古文建构一方之史的话语体系,点明桐城派是将程朱“义理”向基层社会渗透,以实现乡村的有序和谐的学理追求。对于桐城派因时而变的历史观,董根明教授认为这种因时而变的写作风格,不仅彰显了桐城派文章学的特质,同时也是桐城派历史观演化的真实写照。在此次教学过程中,董教授运用图表列举出了他所整理出来的桐城派部分资料,其中包括方志、史部文献等,让同学们感受到桐城派不光在文学方面具有很大的贡献,在史部文献及考据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

    公开课结束后,现场师生交流讨论气氛热烈。古代文学方向周春云同学根据“声色论”提出“桐城派初建和发展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鼎对文章之‘色’的关注并未成系统,只是只言片语,这种情况到晚清民国为什么发生了改变”的问题。汪孔丰教授阐述指出,“首先,原因在于前期的一个总结,是文学发展的积淀的结果。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次,西方文化的冲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些新思想新文化也促成了这次改变。”中国史专业孔征征同学表示,“自己在课前总结学派特色的时候仅仅概括到了‘义理、词章’等特点,忽略了桐城派因时而变的历史观,听了董老师的讲解,受益匪浅。”本次公开课后,同学们对两位教授的授课给予了一致好评,都表示不仅在学识上收获满满,还深切感受到了老师们深厚学养所带来的学术吸引力。

    对于本次研究生教学公开课的顺利组织和举办,副院长沈志富表示:“研究生教学公开课搭建了不同学科间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平台,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下一步人文学院将继续以“文史会通”为导向,积极探索教学中的文史哲交融,不断总结公开课中的典型经验与成功案例,形成持续的示范效应,推动研究生特色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迈上更高台阶。(撰稿:冯博学 图片:罗浩诚 李雪铭 审核:沈志富)

    上一篇:我院与黄山市社科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党纪学习教育】人文学院赴舒城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