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教授风采
    3. 博士名录
    4. 荣休离退休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学院学生走进大别山: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作者:    时间:2018-07-25     浏览:

    7月16日—7月18日,文学院“大别山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实践服务团”赴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汤家汇镇鄂豫皖革命旧址群、皖西博物馆等地开展“学习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为校大学生暑期“思政理论课”主题社会实践重点实践团队。

    精心谋划,做足准备。自六月起,实践团队广泛招纳生源地属霍山、金寨、六安各区、岳西等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学生,积极发动大家利用暑期采写家乡的红色故事;同时依托于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于6月27日和7月2日前往安庆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陈延年陈乔年革命事迹展开展座谈学习,提前浸润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氛围。团队出发前一周,多次召开集体会议,通过划分小组安排具体工作,确定小组调研选题,阅读相关论文著作,为即将到来的实地走访做足理论与实践准备。

    走进历史,坚定信念。六安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安徽省及大别山地区抗日指挥和活动中心,是革命先烈鲜血浸透的红色热土。此次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之行,实践团队分别参观了霍山烈士陵园、六霍起义纪念馆及纪念塔、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汤家汇鄂豫皖革命旧址群、皖西博物馆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生动的图文以及革命遗物,了解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苏家埠战役、鹿吐石铺大捷、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等重要历史事件和战役,认识了舒传贤、徐向前、蒋光慈、许继慎、洪学智等一批革命英雄。在将军们曾经浴血指挥的地方,在战士们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为了国家和人民,革命志士的倾力付出和奋斗。“对历史认识有多深,我们前进才能有多远”,青年一代只有走进历史,记住历史,敬畏历史,才能心怀理想和信念,不断进步。

     

     

    开展座谈,深入调研。实践团队在外调研期间还与霍山县党史研究室、金寨干部学院、六安市党史研究室相关专家就红色文化传承展开了座谈交流,同学们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向专家提出。关于红色旅游中纪念馆布展方式老旧、难以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等问题,金寨干部学院邓正霖主任表示目前金寨县政府正在征集专家意见,将于未来新建成一座综合性地方革命博物馆,届时新的博物馆不仅将结合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加强与观者的互动,还会在新馆内对一些分散在乡镇的革命旧址进行复原,解决六安地区革命旧址多而散,参观难的问题。

    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霍山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范润生指出,除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常规性宣传外,政府还积极开辟新渠道,通过拍摄红色微电影、红色话剧等手段,利用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宣传工作。针对青年学生的红色教育问题,六安市党史研究室科长张旭表示,地方关工委等部门经常会走进校园,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党史革命史宣讲等活动,而党史研究室也致力于编写通俗性、趣味性较强的读本赠给中小学校。通过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交流,成员们对小组选题的研究内容有了更深入、更实际的理解。

     

     

    领导重视,受益匪浅。实践团队从建立之初就得到校团委、文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大别山区域发展研究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地走访过程中,也受到霍山、金寨、六安各地党史研究室等地方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六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蒋二明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予以高度肯定,他告诫众人调研不可走马观花,只有肯吃苦、肯下功夫、肯去钻研才会有所收获。除了集体座谈,实践团队还分成小组,确立了红色基因传承与旅游资源、宣传方式、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等调研选题,前往金寨县政府、六安市政府各职能单位进行专题调研,相关工作人员不仅悉心解答疑问,还馈赠了《红色六安》、《六安好家风》等珍贵书籍,为调研活动提供了诸多帮助。

    通过此次大别山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六安这片革命热土上的红色故事,切身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还提升了自身的社会调研能力和沟通交流本领。下一步,成员们将按照小组选题,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走访中得到的一手资料、网络查阅的相关文献,完成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地方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文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也将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积极利用调研及红色故事采写成果,在学院党员和广大同学中大力开展一系列红色活动,如红色演讲、红色朗诵、红色征文等。同时,还将继续发挥学院话剧社的传统特色,结合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创作优秀红色话剧作品,将精彩的红色故事发扬出去,将鲜艳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这三天不仅是一场红色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通过这种近距离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不仅提高了自身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更加强了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理解,我一定要牢记这次意义非凡的调研活动,身体力行,努力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谈到这三天的回忆,实践团大一成员余芹充满感慨。(方瑞 唐宫羽)

    上一篇:文学院开展暑期困难生走访慰问

    下一篇: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