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正值第41个教师节之际,人文学院在红楼会议室召开2025 年新进教师座谈会。本次会议以 “助力新师融入、明晰育人方向、提升专业能力” 为核心目标,为新进教师搭建起与学院沟通的桥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及全体新进教师参加本次座谈会。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波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9位新进教师结合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理念初心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发言。他们以清晰的表达和饱满的热情展现了青年教师队伍蓬勃的朝气与坚定的教育初心。
省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教师代表张彤彤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回顾了自己从教以来的成长历程,分享了自己从“被动参赛”到“主动探索”、从“腼腆紧张”到“自信从容”的蜕变,深刻体会到“精神面貌对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的实践心得,为新进教师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经验参考和“成长范本”。她鼓励新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与教研活动,在交流与实践中快速提升教学能力,在教书育人中收获职业幸福感。
会上,各领导结合分管领域提出针对性建议。周红兵强调,“立德树人” 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希望青年教师始终牢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将德育融入教学全过程,鼓励青年教师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深耕教学,主动参与教研创新。沈志富指出,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立身之本”,他督促新进教师要打破思维局限,加强学术交流,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现 “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方蓬则聚焦学生工作,建议教师将自身研究优势与学生竞赛、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价值定位。
会上解读了《人文学院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经历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
交流互动环节,新进教师围绕职业初期遇到的疑难困惑积极提问,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逐一耐心解答,既有宏观方向的指引,也有具体方法的分享,为新进教师扫清了职业起步阶段的 “障碍”、厘清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针对性指导。
会议最后,院长汪孔丰以 “重整行装再出发” 为题发表致辞,对新进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与期望。其一要实现 “三个观念” 转变:摒弃 “学生心态”,主动适应教师角色,承担育人责任;杜绝 “等靠要” 思想,遇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提升自主工作能力;摒弃 “躺平” 心态,快速进入教学与科研状态,以奋斗姿态开启职业征程。其二要强化 “三方面学习”:向身边同事学习教学技巧,向导师、前辈请教科研方法,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与学院公共事务,在多维度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其三要坚守 “师德师风底线”,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专业的学识能力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 “良师益友”。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 “迎新会”,更是一场 “赋能会”。它为新进教师明晰了职业发展路径,搭建了融入学院集体的平台,也为学院后续开展教师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 9 位新进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快速转变角色、扎根教育岗位,以饱满的热情与扎实的行动投身教学科研工作,与全体教职工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人文学院乃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撰稿:张悦 摄影:潘娇 审核:汪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