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3月,当代著名作家、我校兼职教授石楠先生捐 资百万设立“石楠文学奖”,旨在奖励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当代大学生,进一步推动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安徽文学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学校举行首届“石楠文学奖”颁奖典礼,共有20篇(首)作品分获诗歌类、散文类、小说类、文艺评论类奖项。
现将获奖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致海子
崔逸玮
(人文学院21级汉语言文学5班)
黑夜和曙光一同降临
月光温柔,新日灼目
我们今日来访
此程注定难忘
探寻那属于你的故土
厨房桌下新生的小猫
母亲正舔舐它的皮毛
正门对上的黑白相片
母亲却在空房中独坐
没有一点声响
长亭古道春风
麦田里的鸟也以你为傲
抬头屋檐上织网的蜘蛛
总能占卜未来的遗忘
黄昏你说梦见你的死亡
如今远处轰轰
只留下一排蒸汽
你又面向何方
珍贵的心血留给后人
如同春沟边的山茶
你写活在珍贵的人间
却让自己的花朵枯萎
只剩雨水中的一片荒凉
黄昏何如消解
大山自带的体香与我入眠
只盼梁燕归去
与母亲共待天明
【获奖理由】作品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深情笔触,表达对海子的深切怀念与赞美。诗中有海子诗作中常见的主题。同时,诗也流露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旅途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海子精神遗产的传承和对他生命态度的理解。
安西迟花
黄浩
(人文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5班)
抹开浓重的月,扫清乌重的云
一串疏勒的白花,一柄龟兹的铁槊
久久地慢慢地渗透进唐人梦与墓
牧民手刻神像
摆在帐外的草地上
围几块石头,涂几层暗红
祈祷寒冬晚临
王府后院少年俊秀
提横刀,立疆场,自呼关中太守
只是泡沫回忆锁在城楼
战刃早已生锈
留一头花发
冷日裹毛雪
那朵迟迟不开的花
尚在希望的芽
便掐灭于噬人的牙
【获奖理由】 作品以历史背景构建一幅带有历史和文化深意的图景。通过描述景物、古文物,可能在探讨时间流逝、历史遗痕及人性的复杂。诗中物象交织,反映时间无情和生命脆弱,同时也表达对传统的致敬。通过细节描绘,传达跨越时空的共鸣。
飘
孔璇
(人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3班)
我始生长于高处
缤纷繁华,眼见四方之景
看鸟飞鱼跃,天阔水清
蝶翅轻展觅花影
好似哪儿都不错,我伸长了颈
向前望,更远,更远
哪里是终点,我寻找归处
一阵风带我走,似梦中的奔赴
飘飘荡荡,欢欣鼓舞
于是一切放大,放大
远方原来遥不可及
四方原是广阔无垠
向往天空吗?风轻声问
发现自己无意翱翔,我沉默不语
想去对岸吗?
水流会送你,过波涛需咬牙
于是历经艰险
方知花香不能使我驻留
靠近泥土,无限眷恋涌起
我终于看见了自己
叶,原是属于大地
我们终将栖息
告诉自己你是谁
【获奖理由】作品通过树叶,来象征人生旅程中对自我认知的探索和成熟。诗中通过生命体验描绘,反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由、归属、挑战和本质的认知。作者可能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本质是寻找和归于自己真正的位置和角色。
找不见月亮
秦诺言
(经济与管理学院 22 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我找不见月亮
因为它在天空的左边躲藏
我找不见月亮
因为我跑向了生活的地方
那里有高矮不一的楼房
有忙碌的人群和不灭的灯光
却唯独没有月亮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海港
有人教我别写月光
说它容易弄湿眼眶
我的笔下从此便没了月亮
当我不再寻找月亮
我睡意的情人不再出现
诗人再找不见眺望的对象
散文里的夜晚也只剩空荡
世界从此少了孤独的食粮
我的生活里找不见月亮
那遍地的月光
总被误为灯火茫茫
谁也不会告诉我现实的迷惘
只会叫我别再幻想
我来到城市边缘仰望
却发现栏杆后禁锢着月亮
我祈求它的原谅
它便在我眼底铺满月光
这首诗献给我丢失的月亮
【获奖理由】作品对现代生活的反思,揭示人们在忙碌和实用主义中丢失了更多细腻的感知和感动。通过对月亮的寻找和失落,反映对情感深度和精神寄托的需求,及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需求如何被边缘化。最终,诗人通过重寻内心的月亮,象征性地恢复一种心灵的平衡和充实。鼓励人们去发现和珍视那些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中可能被忽视的美好事物。
一天
徐漠
人文学院23级学科教学(语文)
清晨,我们初次相遇。
燕子穿越云层,
风筝爬过屋顶,
蜗牛渡过小桥,
鱼儿飞入水底。
我的心底长满嫩叶,
我的心中开满鲜花,
自此,我成为春天里。
晌午,阳光刺穿大地,
我赤脚享受你的情意。
化身翩翩起舞的蝶,
向你拥去。
炽热烤伤了我,
我的眼睛昏暗,
我的翅膀灼烧,
打碎一地。
原来,
我只能站在阴影里。
夜晚,粒粒星光升起,
落叶盖住明亮,
桂花树放出沁人的芬芳,
醉了月亮,迷了梦乡。
我将睡去,
我将在梦里徜徉。
行走,奔跑,跳跃,
月亮凝望着我,
我变成撒欢的羔羊。
【获奖理由】作品写三个时段,从希望到热情,再到反思和梦幻的变化。语言优美,情愫有一定的层次感。可能提醒我们珍惜每一刻的情感体验,无论喜悦还是忧伤,都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