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教授风采
    3. 博士名录
    4. 荣休离退休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二等奖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作者:    时间:2022-02-12     浏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白洋淀纪事》里的真善美

    汉语言文学2019级7班 江冰清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作为一本描述抗战年代的爱情、家庭、军民等图画的小说散文集,全书反映了冀中人民在烽火中表现的浴血奋战精神。清新朴素、秀雅隽永,是我对此书的印象。

    孙犁本人的写作风格,可以称之为集真善美于一体,他的笔调清新明快,艺术风格也是非常鲜明独特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作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荷花淀派”一般也都充满乐观精神,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样的风格,在《白洋淀纪事》中正能很好体现,全书几乎不能看见战争中的血肉模糊、炮火连天的景象,然而不过寥寥数语中,也不难看出战争之残酷。

    全书记述了约六十位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这里有从旧时代跨向新时代的解放女性,也有一直出生在新时代的青年女性,例如:女学生多儿,她是典型的新时代女性模样,拥有了婚恋自由,经历了个性解放;怀孕的李小翠,将自己的丈夫送上了战场,偶有抱怨,却从不生恨,甚至想让孩子也去“骑大马,背洋枪”。书中记载了无数女性的成长,她们的美健康朴实,没有病态与造作,她们是柔情与刚毅的结合。

    其中的代表人物香菊,便是生长在旧时代的女性,约五篇小说中,都有她的出现,关于她的过去,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夏天,被夺去了拾的麦穗;秋天,被夺去了拾的棉花。她不敢在地主的地头地边走过,她不敢走过地主的大门,害怕那些闺阁小姐们耻笑她的褴褛和寒碜。

    这些日子,给予了她疾风暴雨般的压迫与辛酸,但此后在党的带领下,她也表现出一系列疾风暴雨般的进步。作为妇女生产部长的她,坐在妇女的前列,挺着胸脯,抱着远大的希望,积极说服别人和推动组织。在那个时代,人们追求着理想,解放的道路上,理想生根、发芽、充实、扩大。

    女性被压抑、被淹没的本性在党的领导下壮大,通过描绘她们,作者创造出巨大的解放女性形象的图谱,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心,朴素而又不失个性。

    “工于抒情,善于造境”是我曾看到过某位作者给孙犁先生的评价。他的写作非常巧妙,极其善于使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写作,而人物对话更是点睛之笔。无论是无指向性的群众语言,还是指向性明确的个人对话,都使一系列形象跃然纸上。

    谈《白洋淀纪事》,那就不得不谈芦苇。

    芦苇一直以来都有抗旱抗涝、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这也正如无数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一样,坚强而勇敢,不屈不挠。在《芦花荡》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仅仅一句话,就将白洋淀那种残酷环境里顽强生存的人民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苇塘与人民共存,人们依靠芦苇而活,水养活了芦苇,芦苇养活了人,战时依靠芦苇躲避、制服敌人,战后依靠苇塘编苇席生存、烧火做饭,芦苇万顷,游雁有声!

    《采蒲台的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英雄事迹:敌人围住了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要搜他们的枪,流血的时刻将要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让干部们将枪藏在孩子的裤裆里。枪掩护了过去,然而敌人的暴行并未停止,他们捉住了一个刚刚打苇回来的男人,砍断了他半边脖子,温热的血留下来,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然而心始终是坚定的,不惧死亡!

    直到此刻,我突然从温情中走出来,明白这是一场时刻会流血的战役,革命乐观主义背后伴随的,是无数个生命踏平的路,是一颗颗无限信服党的真心,是永远鼓舞战士们的热情,是冲锋陷阵令死不屈的意志。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人民一起创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这场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战斗中,我看到殖民者的暴虐,看到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封建,看到没有物资、难以生存的绝望,然而希望永远存在,党的领导、朴实人民群众的人性美、新思想的解放,于严寒之际中狂歌,于深渊中力挽狂澜。

    作者永远不乏诗意,连绵的水域上是芦苇、是人民,连绵的水域下是生机勃勃的理想,人民群众的信仰纯洁无瑕,此番艰难的岁月,也依然无限的美好与怀念。全书并不进行宏大的革命叙事,然而节奏明快,柔软的情感代替了历史的沉重,正如作者这样一句话:

    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极致。

    上一篇:【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三等奖 《那盏明灯》)

    下一篇:【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二等奖 《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