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1. 学校首页
    2.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学院领导
    3. 机构设置
    4. 规章制度
    5.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1. 制度汇编
    2. 基层组织
    3. 工会工作
  • 师资力量
    1. 教师名录
    2. 教授风采
    3. 博士名录
    4. 荣休离退休
  • 本科教学
    1. 规章制度
    2. 专业介绍
    3. 专业建设
    4. 教学教研
    5. 实践教学
    6. 审核评估
  • 学科科研
    1. 学科简介
    2. 研究平台
    3. 科研项目
    4. 科研成果
  • 研究生教育
    1. 招生信息
    2. 导师队伍
    3. 制度方案
    4. 研究生苑
  • 学生工作
    1. 学工组织
    2. 荣誉展示
    3. 就业信息
  • 合作交流
    1. 国际交流
    2. 社会服务
    3. 石楠文学奖
  • 校友之家
    1. 校友名录
    2. 校友风采
    3. 校友动态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三等奖 《那盏明灯》)

    作者:    时间:2022-02-12     浏览:

    那盏明灯

    汉语言文学2019级8班 李亚萱

     

    “此间曾著星星火,到处皆闻殷殷雷。”一百年前,一盏明灯亮于嘉兴南湖上。共产党人在灯下描绘着中国未来的蓝图。革命星火从此点亮。

    那盏明灯,燃起的是新中国的希望。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辈点燃星星之火,让希望的星火燎遍中国原野,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经战乱的人民重建家园,燃起生的希望。新中国的成立让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那盏明灯,唤起的是觉醒的国民意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是他们在中国的紧要关头传播了新思想,传递了新文化。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捍卫民族尊严,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洒遍中国大地,并且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芽、开花、结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以改造当时落后的中国,这也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盏明灯,指明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读完《青春之歌》《红岩》和《小英雄雨来》这些红色读物,我不禁感到惭愧。宋振中小小年纪便成为“小通讯员”,八岁时被敌人残忍杀害;江姐受到敌人严刑拷打仍然宁死不屈,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自己的一生;雨来参加抗日,与敌人斗智斗勇,12岁成为抗日英雄。曾经的生活条件何等艰苦!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坐在教室里学习都成为了一种奢求。反观现在,一些青年人并没有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条件。“佛系青年”们让“躺平文化”盛行,面对困难只会说“我不想努力了”,只愿随波逐流。先辈们的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先辈们有如此坚韧的意志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呢?我想,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国难当头,先辈们为了给中国找寻一条光明的道路不惜牺牲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青年人担起责任,才能救中国。有的人选择“躺平”,就一定会有人选择努力奔跑。从前至今,中国从不缺有担当的中华儿女。“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烈士的宣言。而他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年轻的烈士用鲜血捍卫着家园,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00后”、“90后”被贴上的多是“任性”“顽皮”的标签,但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大批“00后”、“90后”冲上前线,志愿者们的身影在社区随处可见。他们让所有人看到了青年一代为了完成使命而无私奉献、勇毅拼搏的姿态。是责任与担当,才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取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

    那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发展之路。读完《新中国发展面对面》,我感受到了近七十年中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从“两弹一星”到“天宫十二号”,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博览会的举办......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本书以“历史的深处”为出发点,让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以“中国为何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为剖析点,以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等人的事迹展现出展示出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祖国的精神风貌。历经磨难的人民更能感受到如今国家富强的来之不易,我们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待。

    生于华夏,我深感幸运。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再也不会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孩子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描绘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的蓝图。那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百年苍茫的黑暗,也必定是无数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信仰!


    上一篇:【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三等奖 《黑夜固长,黎明终会到来》)

    下一篇:【优秀作品选登】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获奖作品(二等奖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南路128号

    邮政编码:246011 联系电话:0556-55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