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深圳大学国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祝安顺教授应邀做客“敬敷人文讲坛”,围绕“当代国学经典课的类型、定位与实施”主题,系统阐释国学经典课程必要性、时代命题、传承路径等话题。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志富教授主持讲座,人文学院文史专业60多名师生现场聆听,共同参与学术对话。

讲座伊始,祝安顺教授紧扣“为什么需要国学经典课”这一根本命题,从文化基因传承、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性发展三个维度阐明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面对全球化与数字化叠加的时代语境,他剖析当今时代面临的传统文化认同、民族思维方式等现实挑战,提出须以“守本开新”原则应对时代命题,国学经典课为时代所需。
在课程传承类型方面,祝安顺教授将国学经典课归纳为传习类、常识类、体验类三大体系,指出传习类侧重经典文本的深度研读,常识类注重文化通识普及,而体验类则通过情境化、实践性教学激活经典生命力。他强调,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体验类课程未来将逐渐成为主流,并建议高校通过角色扮演、文化研学、数字交互等方式提升教学实效。谈及教学实施与师资培养,祝安顺结合深圳大学“国学工作坊”等创新案例,阐释“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需兼具学术功底与文化引导实践能力。
互动环节,多位师生就“国学经典课和教师修养”“人生行动力与目标认识”等话题同祝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既深化了对国学经典课程体系的理解,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新文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国学教育的创新探索。(撰稿、图片:王颖 审核:沈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