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皖南,春意正浓。2024年4月13日清晨,人文学院50余名2023级师范生,在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教育见习之旅。这次以“传承师道精神,涵养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活动,将课堂搬进了百年名校浮山中学和历史文化遗迹六尺巷,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师德教育体验。
清晨七点,朝阳初升,学生们在菱湖校区红楼东门集合完毕。出发前,带队老师反复叮嘱活动纪律和安全事项,同学们精神饱满地登上大巴车。

当大巴驶入浮山中学校门时,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创建于1924年的浮山中学,校园内古木参天,高大的教学楼在山脚下显得格外庄重。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浮山中学“抱寒,守志,勇毅,日新”的校训。在校方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校史馆。馆内珍藏的黄镇将军任教时期的珍贵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这所学校的光荣传统。在校史馆的院士墙上,六位从浮山中学走出的两院院士的照片格外醒目,他们的成长轨迹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改变人生”的真谛。

上午十点,在学校报告厅,浮山中学副校长方友生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师德讲座。这位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娓娓道来,“师风师德,是教育之魂,关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兴衰”,以此告诉我们师风师德的重要性。 接着他分别从“百年传承”、“制度保障”、“文化滋养”、“实践成果”等四个方面来传授自己的经验,令同学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争相提问,现场互动尤为热烈。

午后,师生们转场来到桐城六尺巷。这条因“让他三尺”典故闻名于世的小巷,如今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象征。春日的阳光透过巷口的古樟树洒在青石板上,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细细品味着这段历史佳话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当年张英的‘让他三尺’,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教育智慧”,带队教师在现场即兴讲解道。大家也结合见习所见所感,畅所欲言,思想的火花在古老的巷道中碰撞。
夕阳西下,返程的大巴上少了来时的喧闹,多了几分沉思。许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记录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今天的见习让我明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价值。”一位同学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
暮色渐浓,大巴驶回校园。这一天充实的见习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已经深深埋进这些未来教师们的心田。这次教育见习活动,通过实地参访、专题讲座、情景研讨等多元形式,让师范生们既感受到了百年名校的教育传承,又体悟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师德精髓。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师范生真正走上讲台时,定会记得:浮山中学的晨钟怎样叩响初心,六尺巷的夕照如何照亮师道。这正是教育传承最美的模样。(文/图:张博涵 审核:周红兵)